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2025-06-03      阅读次数: 10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毕业论文

英文

Thesis for Bachelor Degree

课程代码

A132019

开课学院/

外国语/商英

制定/修订

时间

20239

课程类别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分

10

学时


适用专业

商务英语

先修课程

《综合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与理论》、《市场营销》、《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等

选用教材


课时分配

理论学时


实验(其他)学时

/

学时合计


撰写人

郭芮

审定人

陆贇

批准人

杨国萍


一、课程简介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学士学位而提交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在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阶段进行,之前要修完本专业其他所有课程;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获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是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辨,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去考察、分析选题;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文献能力。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等能力;具备量化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能以图表形式对商务现象或活动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综合运用语言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运用英语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连贯、得体、顺畅;能提出有创新性的观点。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沟通能力,口述表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要求7:思辨与创新能力

7.1

课程目标1

要求5:商务管理知识

要求9:商务实践能力

5.1

9.19.2

课程目标2

要求6:英语语言能力

要求7:思辨与创新能力

6.36.5

7.3

课程目标3

要求6:英语语言能力

6.3

课程目标4


四、教学内容安排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时间

16周)

内容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第七学期(11月开始至12月底)

1.毕业论文前期工作阶段

1)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资格审查;

2)毕业论文动员

3)毕业论文选题申报、审核;

4)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5)学生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指导培训和专题讲座、一对一讲授、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第八学期第1周至13

2.毕业论文实施工作阶段

1)学生主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2)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3)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一对一讲授、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第八学期第14周至15

3.毕业论文总结工作阶段

1)毕业论文查重;

2)毕业论文审阅;

3)毕业论文评阅;

4)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5)毕业材料归档。

一对一讲授、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五、毕业论文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 基本内容

1)毕业论文选题

各论文指导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结合本组教研、科研课题给学生提供论文选题,或根据学生关注的主题共同拟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审定学生论文题目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可行性,最后经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

2)毕业论文开题

 ①指导学生就论文的选题思路、文献资料查阅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总体框架完成开题报告初稿(英//日文)并准备开题答辩(中文)。

 ②进行论文小组交叉开题答辩,答辩不合格者一周内重新答辩合格后方可开始撰写论文。

 ③学生在通过开题答辩后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论文题目,特殊情况需变更的,学生必须填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更申请表》,经论文指导老师同意并经教学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及时报学院教务办和学校教务处备案。

3)文献综述及论文初稿

各论文指导小组指定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文献综述(中文,2000字)、根据开题答辩意见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英语、德语、日语)并完成论文初稿。

4)开题过程性考核、期中检查

各论文指导小组审阅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论文初稿,并评定毕业论文开题阶段过程性考核(开题答辩、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成绩,该成绩经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不能随意更改,并按10%折合比例折合成分项分值计入最终毕业论文总成绩。

各论文指导小组指导学生撰写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和定稿的写作任务,并加强过程监控,4月上中旬(根据学校通知)开展期中检查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5)审阅与评阅

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填写“毕业论文审阅意见表”,各论文指导小组交叉评阅论文,填写“毕业论文评阅意见表”;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审核学生答辩资格并组织各论文答辩小组交叉答辩,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总成绩。

6)交叉答辩及后续工作

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在525日(星期六全天)参加第一次毕业论文交叉答辩。

2)未获得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资格的学生继续修改论文,在指导老师同意后,参加第二次答辩(时间待定)。

3)未能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须进行毕业论文重新学习,按照《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重新撰写毕业论文和答辩,成绩合格后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2. 基本要求

1)选题原则与要求

 ①选题必须符合《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基本要求》的精神和要求,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更应顺应形势,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选题应坚持各民族团结稳定,鼓劲、弘扬正能量。

 ②原则上近三届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不得雷同,相似选题应当在内容、要求、实现方法等方面有所更新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以在学院提供的题目范围内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经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应是一人一题,鼓励结合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开展团队合作。

 ③选题应符合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领域应用实际的需要,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同时,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满足相应的专业(师范)认证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属于本专业研究方向,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工程设计或理论分析,并有一定拓展和深化;选题避免大而空,选题广度和难度适中,工作量大小合理;若选题关注实际或现实问题,应具有一定应用参考价值。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包括工程实际、教学、教科研项目、其他。

 ④提倡、鼓励团队合作,如多名学生(大于等于3名学生)共同承担某一课题的,必须要有各自明确分工的子课题,每个人必须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饱满。每个学生必须有单独的指导老师。

2)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要求

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按照《江苏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工作规程》执行。

3)对毕业论文学生的要求

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要求按照《江苏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工作规程》执行。

4)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论文撰写按照《江苏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撰写规范》以及《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术类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格式细则》执行。

5)论文查重

学校采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毕业论文(论文)进行检测,旨在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提高毕业论文(论文)质量。检测的具体要求:

 ①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能进入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在线检测。

 ②学生论文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测,检测文档格式必须采用WORD文本格式。检测结果中“总文字复制比”不高于25%,各章节的文字复制比均要求不高于35%。特别注意:在论文检测中发现查重文字复制比在80%以上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对学生采用重复文字图片化等舞弊手段来降低查重文字复制比的,经查实后,参照有关文件进行严肃处理。符合查重要求后才能进入毕业论文(论文)评阅环节。

 ③申报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论文)者(含团队),其设计(论文)的文字复制比例控制在25%以内;申报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论文)者(含团队),其设计(论文)的文字复制比例控制在15%以内。


六、毕业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 评定原则

指导教师在对论文评定成绩时应公平、公正,要参照学生的写作态度、论文质量、平时表现出的语言水平,正确衡量学生真实的语言和认识水平。指导教师如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抄袭现象,应及时指出,学生若不接受批评,指导教师应提交到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处理,严重者取消论文答辩资格。指导教师应杜绝送分的做法,也不可因个人原因影响对学生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评分制:优秀(A)、良好(B+)、中等(B)、及格(C)和不及格(D)。优秀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学生毕业论文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开题答辩小组评分(10%)、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40%)、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分(20%)和毕业论文答辩小组集体评分(30%)。开题答辩小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论文答辩小组各自按下列评分标准分别以百分制打出学生论文成绩,并按比例折合成分项分值,最后将这四项分值累加后得出学生总评成绩。总分9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总分80-89者为良好,总分70-79者为中等,总分60-69者为及格,总分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

开题阶段过程性考核评分(10%):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确定学生的开题答辩成绩,报院部审批后向学生公布。

指导教师评分(40%):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对待毕业论文工作的态度、工作纪律、完成情况,对论文选题的了解深度,论文的水平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论文规范性等给予评分。

评阅教师评分(20%):根据选题的意义、论文的水平、论文书写的规范性、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等情况给予评分。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分(30%):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指导教师评语和评阅人评语,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确定学生的论文成绩,报院部审批后向学生公布。

以上成绩组成及评分标准为基本标准,可视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课程目标

满分

各课程目标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权重

5.1

6.3

6.5

7.1

7.3

9.1

9.2

课程目标1

4




1




课程目标2

40

 0.5





0.2

0.3

课程目标3

23


0.4

0.4


0.2



课程目标4

33


1






合计总分

100

20

42.2  

9.2

4

4.6

8

12

课程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1

文献收集、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

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文献能力

课程目标2

商务管理知识、商务实践运用

运用管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等能力;具备量化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3

英语语言能力(书面表达)、创新意识

综合运用语言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商务现象进行分析,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观点有创新性

课程目标4

英语语言能力(口头表达、沟通)

答辩口述表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知识深度与广度


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5.1

掌握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企业的经营思路、管理架构和营销策略。

6.3

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参与交流,发表合理看法,做到语言连贯、得体、顺畅。

6.5

能综合运用语言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商务现象或商务语言进行分析,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7.1

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对定义、观点、论据、方法等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7.3

能够提出创新想法,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9.1

掌握通用商务技能,能够撰写规范的商业报告

9.2

具备量化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能以图表形式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并对其中的经济趋势或商业现象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

目标

考核环节

合计

开题阶段过程性考核

指导教师审阅


交叉小组

教师评阅



论文答辩



开题答辩

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

1

课程目标1


4%





4%

2

课程目标2




40%



40%

3

课程目标3



3%


20%


23%

4

课程目标4

3%





30%

33%

合计

10%

40&

20%

30%  

100%


















附件: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评分人

评分项目

满分分数

实得分数

开题答辩小组

开题答辩

30


文献综述

40


开题报告

30


累计


100


10


评分人

评分项目

满分分数

实得分数

指导教师评分

学习态度

10


材料收集

10


论文结构

20


论证能力

20


语言表达

30


格式规范

10


累计


100


40


评分人

评分项目

满分分数

实得分数

评阅教师评分

论文结构

20


论证能力

20


语言表达

30


创新价值

20


格式规范

10


累计


100


20%


评分人

评分项目

满分分数

实得分数

答辩小组评分

内容陈述

30


观点阐述

30


语言表达

30


答辩仪表

10


累计


100


30%


毕业论文总成绩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