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所简介
2021-02-08      阅读次数: 1891

为促进外国语学院学术团队建设,推动学院科学研究和学科更好发展,根据我院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设立四个学术研究所,即应用语言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与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翻译研究所。

一、应用语言学研究

    长:罗贤卿

骨干成员:于琴妹、王博、韦晓曙、孔奕、任丽花、庄玉兰、杨东杰、杨国萍、杨峥、周锐、施沁怡、倪俭、徐亚妮、疏蒲剑、窦琳、薛华民、闻亚兰、周敏。(以姓氏笔画为序)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20233月,由原话语与文化研究所和商务英语研究所合并成立。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是外国语学院设置的语言研究学术机构,服务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专业具有坚实、宽广的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语言学方向专业教师。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与文化。

研究领域:学术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语篇分析、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规划、国别与区域研究、语言与文化等。

研究重点:学术用途英语、商务用途英语、话语分析、跨语言对比研究

特色与优势: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SCI, A&HCI, ESCI, SCIE, SCOPUS等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在研和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

二、外国文学研究所

    长:李顺春

骨干成员:王丽、尹静、史子昕、华雪梅、刘卫平、孙超、李世存、李顺春、杨艳、束少军、吴华英、张鑫、陆佳媛、陆赟、金涛、堵文晖、韩玲玲、靳成、解薇、霍舒缓。(以姓氏笔画为序)

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英、美、德、法、日文艺理论、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注重宏观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关注全球语境下文学之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研究方向:关注新世纪中外国文学的最新发展和特点,主要研究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家的不同文学理论、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

研究领域:21世纪英语小说的经济叙事、21世纪美国文学的多模态叙事和隐喻叙事、英国经典作家作品的经济叙事、当代美国自然文学、德国成长小说与德国戏剧、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法国当代文学等,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从跨学科、跨文化视角系统研究上述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

特色与优势:第一,基于国内外文艺理论,从文学本体、哲学和文化层面对英美文学、日本文学、法国文学和德国文学进行深入研究,重理论又重文本,进行多元研究与阐释。第二,重跨文化与跨学科,既研究文学又超越文学研究的畛域,体现出文学研究之跨文化性与跨学科性。第三,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寻求创新,对上述各国文学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与阐释。

队伍建设:个体研究,汇聚力量;互助研究,形成特色;申报课题,组建团队;团队建设,形成合力;凸显特点,立于学界。

三、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所

    长:赵秀莲。

骨干成员:王丽媛、王艳梅、王毅、仇萍、包文姝、刘江凤、齐琳、孙乐乐、沈铭婕、陆海空、邵小丽、苗支林、赵秀莲、顾娟、黄启发、龚智敏、彭燕、蔡玉澄。(以姓氏笔画为序)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外语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由英语系、商务英语系、大学外语部以及德语系和日语系中学术研究能力较强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研究方向:以外语学科教育和外语教师发展为基本研究方向,主要就外语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外语教育与教学、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等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

研究领域:依托学院目前的多语种教育资源优势,立足于我国教学实际,以问题为研究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外语学习策略与应用、外语教学有效性、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外语类专业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重点:开展教育取向的学习策略应用研究,包括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基于学习策略应用的中国本土化与校本化外语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将学习策略应用视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并尝试应用于外语类专业导学、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多元线上教学效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特色与优势:第一,已在英语学习策略及其应用方面初步形成了理论、应用、实践、方法等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习策略在外语学科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功能开展了相关研究。第二,职前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学科教学人才培养中获得应用,目前正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进行进一步探索。第三,利用本所聚集多语种教学与研究人员的便利条件,对于不同语种教学的特点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四、翻译研究所

   长:张德福

骨干成员:于月、马玉洁、王焱、冯琰、杜春雷、汪冉、张芳、张德福、罗国青、赵护林、钱晗颖、凌婧君、郭芮、诸小霞、黄仕会、靳成。(以姓氏笔画为序)

翻译研究所原名翻译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2月,是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研究及教育教学科研机构,从事翻译理论、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研究,致力于追踪翻译学科前沿动态,并开展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等实践活动。

研究领域:翻译理论研究涵盖儒家典籍英译研究、零翻译研究、翻译与文化研究、译名评论研究、翻译家研究、翻译与政治的关系研究;翻译应用研究涉及科技翻译专题能力培养、翻译能力提高实证研究;翻译教学研究聚焦翻译本科专业教学,深入调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区别与衔接关系,探索普通高校翻译专业教学模式,开展翻译专业建设。

特色与优势:第一,从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译者个人背景、历史文化语境、翻译动机等因素,围绕汉学家《论语》英译的不同阶段,利用跨学科理论多维度探研汉学家《论语》英译现象。第二,系统梳理与研究零翻译问题,提出逆向式理解是零翻译概念的本质,指出零翻译在目标语中受语义、文体、语用的制约,其生成是文化交往观念变化的产物等。第三,研究译者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构建译者能力七要素模型,证实翻译策略能力的中心地位,确定各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分析译者能力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四、研究成果

译著《老子说》《弟子规》《风雅常州》《鲁滨逊漂流记》等;专著《零翻译研究》《译以载道》《科技英语翻译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培养》《汉学家<论语>英译研究》《禅宗的流布及其要典翻译》《译者能力研究》《零翻译及其话语研究》等;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获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完成的大型翻译项目包括常州市旅游局资料翻译、武进旅游局资料翻译,常州市科技经贸洽谈会的口译,以及江苏百建建设有限公司横向课题“工程技术文件翻译”等。科研成果所获奖项有江苏省第十二届和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本所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成员产出丰硕成果,重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传播,助力学院重点学科发展,推进翻译学学科建设,关注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打印